
广式腊味市场销售起源于中山
“秋风起,食腊味。”每年秋天开始,广州的腊味店前总是排起了长龙,这种火爆的情况可以一直延续到春节前后,广州人对腊味的喜爱。而走亲访友总不忘带上一盒腊肠,煲饭时也不忘放入几块腊味,老广对于腊味的感情,深深根植于耳读目染的粤式饮食文化传统和从童年开始养成的饮食习惯。
风干、烟熏是人类饮食史上为古老的食物的保藏加工方法。而腊味在我国历史悠久,南北都有,只是风味各有不同。广式腊味尤其是腊肠继承着传统的腊味工艺,也融合着西洋的香肠制作特色,也是广东沿海城市历史演变中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在下饮食上的一个缩影。
腊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论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就是说只要拿十条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得到孔子的教诲。而广式腊肠的起源早记载始于唐朝,当时到广东传经及经商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带来了灌肠,广东人借此学习到制作工艺,并结合粤式口味改良和制作,逐渐形成今天的广式腊肠。
腊味是各家人保存多余肉的一种方法,自给自足为主,岭南各地的腊味都尽显有地方特色风味。而腊味在市场的销售的记载,始于中山黄圃,当地是广东重要产粮区,猪禽丰富,腊味在自家食用仍有盈余,当地的屠户便开始在猪肉档卖起了腊味,有人来买则卖,无人买则送,渐渐形成出售腊味的行当,黄圃也成为广式腊味之乡。
关于广式腊肠,黄圃也有一段史料。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天,中山黄圃一名叫洪的买粥档主,将卖粥剩下较多的肉料,为了避免隔日浪费,将肉料切成粒状,佐以糖酒味料,装填于猪小肠掰出的薄衣内,吊挂于尚有余热的烧猪炉中烘干,发现别有一番风味。于是便如法炮制出售,生意火爆。而街坊也竞相效仿,经过后人改良及完善加工工艺,逐渐形成今日的肠衣腊肠。
相关资讯
- 秋风微起 腊鱼之思荡漾
- 熏制香肠腊肉的“雾霾”挡住行人的去路
- 夏季吃腊肉会上火吗?
- 边防检查站官兵研制腊味丰富伙食
- 腊味中的咸如思念家乡的眼泪的味道
- 张奶奶熏腊肠火星未扑净引发火灾
- 秋风起食腊味这句话的起源是什么
- 无论走多远都会带上家乡的五花腊肉
- 母亲寄来的腊肉唤起我的乡思
- 简易搭盖铁皮屋起火 邻居腊肠年货全烧光
产品推荐
同类文章排行
- 五一节送什么礼品好?小长假省亲礼品选择
- 腊味是冬日暖阳里的风俗精灵
- 浅谈广式腊肉的制作工艺
- 3.15 味教你如何辨别广式品牌腊味
- 广州过年送礼送什么?
- 浅谈过年买香肠需要知道的鉴别方法
- 腊味是时间的馈赠
- 浅谈腊味的健康食用方法
- 浅谈岭南冬风里的历史记忆——广式腊味.皇上皇
- 国美腊味之深入了解广式腊味篇
资讯推荐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