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味十年,岁月已不止十年
说到腊味,没有哪个人会觉得陌生。被油浸泡了长久的肉,风干再风干,挂在窗棂又是漫长的年月,杀戮的影子已经完全退去不见,被制成腊肉、腊肠,悬挂在暗影的一角,等待着年关,等待着入盘。一入冬至,人就要着手准备了,一屋一墙吊挂堆叠的腊肉、腊肠,腊味便成了唾手可得的美味,也代表着临近年关时,可见可触及的兴旺意象。
腊肠,色泽分明,红白相间,肥肉要取猪背上的,因不腻;瘦肉用猪后腿的,因利嚼。再加上细致的烘焙晾晒,瘦肉枣红,肥油羽白。但其口感,却不会因为样子看起来肥拙而真的过腻。切上满满的一叠腊肠片,入口即化,香溢满口。
上好的腊肉要像上等红木,完全收干,却无枯意。在风干前刷上的酱和自身被晒出的油,不可浮于表面,油头滑脑,不仅看着虚夸,而且容易沾灰。一有邋遢相,这腊肉便大跌身价了。
记忆中接触腊味,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蒸着吃,味道醇厚,肉质较腊肠更松软些。年关将至,姥姥家照例挂了一窗的腊肠,我向来对这些“重口味”食物不感兴趣,绕道低头走过,恐怕弄脏了我的帽子。那天姥姥心情格外好,席间破例先上了一叠腊肠供人们“解馋”,舅舅眼睛放光,表弟拍手称快,我嗤之以鼻。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异样”,表姐硬要我尝上一口,执拗不过,硬着头皮吃下,胡乱的嚼了几口匆匆咽下,忙吃青菜“压惊”,不想,一整天,那股独特的香味充盈在齿间,久久不能散去。刚接触,以抵触告终。
如今,腊肉、腊肠依然是大年初一的“重头戏”,我也早已淡忘了儿时的“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似乎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钟情于“保定味道”,或者,是那些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
这世界上很多美味的逝去,是因为很多人都不念旧了,而这世界上很多美味的得以留存,是因为有些人依然念旧。腊味十年,岁月,已不止十年。
相关资讯
- 过去关于腊肉的故事
- XO酱炒腊味
- 关于薯条、香肠和腊肠的小故事
- 炎热夏季来点黄瓜炒广州酒家腊肠,可好?
- 浅谈如何辨别死猪肉做的腊肠?
- 省时省力的下饭腊味菜——腊肠大葱炒鸡蛋
- 与您一起闹元宵!
- 猖狂的腊肉黑作坊 终逃不过法网的取缔
- 牵挂家乡思念母亲都蕴含在这腊肉情中
- 我用腊肉换书,却换来了我一生很珍贵的东西
产品推荐
同类文章排行
- 腊味,是岁月沉淀了的家的味道
- 腊肉,一种穿越了腊月却仍未淡去的冬之味
- 故乡腊肉飘香 记忆长
- 乡愁就是那香肠和腊肉的飘香滋味
- 与您一起闹元宵!
- 阆中古城腊肉处处飘香 出门在外不忘腊味情
- 年味浓缩在浓浓的腊味中
- 无腊味不年味 过年忘不掉的家乡味
- 暖暖冬日 承载满满幸福的腊味年货
- 年味总是伴着腊香味
资讯推荐
您的浏览历史
